
江姐配资炒股—配资优选,原名江竹筠,2009年9月被评为“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”之一。她加入中国共产党很早,1939年就成为党员,她的一生深深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联系在一起,为祖国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然而,令世人意外的是,这位优秀的女烈士的唯一孩子——彭云,选择留在美国,没有像江姐所期望的那样回国,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。如今,已经年过七十的彭云,虽然在美国事业有成、家庭美满,但若再想回国,也已力不从心。
毕竟,当江姐牺牲时,彭云只有三岁,身为英雄的儿子,他的一生承载着沉重的期待。
展开剩余88%一、人生的起点
江竹筠出生在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镇江家湾,她是一位不折不扣的“川娃子”。提到四川,每个中国人都会想起在抗日战争中,许多川军背井离乡,毅然踏上保家卫国的征程。江竹筠也加入了四川的这支队伍。
尽管她在后来的生活中常展现出干练、勤劳、负责的形象,但她的性格是经过坎坷的生活历练才锤炼出来的。她的童年并不幸福,家境贫困,父亲懒散无能,母亲性格刚烈,家庭常常争吵不断。在这样的环境下,江竹筠渐渐长大,经历了诸多磨难。
1920年8月20日,江竹筠在四川诞生。她的家庭贫困,父亲懒散,母亲性格暴烈,家中的争吵不断。江竹筠便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。
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……”江竹筠的成长仿佛正印证了这句话。她的母亲在江竹筠八岁时带她和弟弟离开父亲,投奔重庆的亲戚。尽管生活艰辛,江竹筠在织袜厂工作,每天站在高脚凳上,才能操作机器。面对这一切,年幼的她坚持了下来。
江竹筠的痛苦童年并没有让她消沉,反而促使她愈加坚强。她努力工作,最终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——投身中国红军。她很早便意识到红军严明的纪律和坚定的信仰,于是她开始在学校努力学习,1939年进入重庆的中国公学,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
尽管她心怀延安的理想,但因工作需要,她最终选择在重庆从事会计工作,继续为祖国贡献力量。
二、命运的安排
从事地下工作并非易事,江竹筠不仅要进行日常的联络工作,还要自学会计知识。随着经验的积累,她的工作责任逐渐增大。1941年夏天,她成为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,主要负责发展党员、组织学生运动等工作。
正是在这一年,江竹筠与彭咏梧相遇了。彭咏梧是地下党重庆市委的第一委员,组织安排江竹筠与他成为假夫妻,名义上是夫妻,实际上,江竹筠是彭咏梧的助手,他们形影不离。两人性格互补,相互吸引,逐渐萌发了爱情。
江竹筠因长相温婉、气质坚韧,吸引了彭咏梧的注意,而彭咏梧的温文尔雅、学识渊博也让江竹筠深受感动。两人渐渐发现,他们不仅在革命事业上志同道合,三观也非常契合。
经过两年的相处,1945年,他们决定结婚。这一年,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,1945年8月15日,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。江竹筠和彭咏梧的婚礼,也为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增添了一份喜庆。
然而,婚后的幸福时光很短暂。江竹筠带着身孕再次投入工作,而彭咏梧则在外面继续工作。她在分娩时痛苦难忍,丈夫无法在她身边,她只能独自承担剖宫产的手术,并决定做绝育手术。尽管如此,江竹筠依然没有放弃工作。
她的儿子彭云,在华西医院出生。江竹筠几乎没有时间陪伴儿子,继续投入到革命工作中,迅速返回工作岗位。
三、命运再度捉弄
江竹筠与丈夫彭咏梧的生活虽然短暂甜蜜,但很快陷入了新的波折。1948年春节前,街头洋溢着节日的气氛,但在这温暖的日子里,江竹筠失去了最亲爱的人——彭咏梧。在参加一次武装起义时,他不幸牺牲。敌人将他的头颅高悬城门,对他们来说,这只是一具尸体,但对于江竹筠来说,这个男人是她深爱的丈夫,是她孩子的父亲。
面对丈夫的牺牲,江竹筠没有时间去悲伤,她坚定地表示:“彭咏梧所负责的联络工作,没有人比我更熟悉,我应该在老彭牺牲的地方站起来,继续战斗。”
江竹筠继续接替丈夫的工作,28岁的她,已经有了岁月的痕迹。她每天都在极端危险的环境中工作,生活就像在刀尖上行走。1948年6月14日,江竹筠不幸被捕。叛徒出卖了她,她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抓捕,遭遇了极其残酷的折磨。尽管如此,她依然没有向敌人透露任何重要信息。
四、英雄的儿子
彭云,江竹筠与彭咏梧的独生子,自从出生以来便承载着父母的厚望。江竹筠的“红色遗书”被公开后,许多人都认为彭云会回到祖国,继承父母的事业。然而,彭云并没有像母亲期望的那样选择回国,而是留学美国。
彭云虽然自小成绩优异,后来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并成为理科状元,之后又在美国深造,取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。他在美国的事业渐渐有了成就,但尽管有许多人邀请他回国,他还是选择留在了美国。
如今,彭云已是马里兰大学计算机系的终身教授。他曾表示,自己原本计划在美国完成学业后回国,但随着时间的流逝,回国的计划一拖再拖,最终变得遥不可及。彭云的选择,值得尊重。他有自己的追求和理想,也无法超越母亲的伟大贡献。
彭云选择留在美国,或许只有他自己明白其中的艰难与无奈。
发布于:天津市网配查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